生活渐渐的安定下来,初来乍到的新鲜和忙乱和不知所措,像天上的云越飘越远。
一天一天,日子过得慢慢悠悠。本来今天应该在家好好看书,练习我的颤舌音。从头开始学一门语言,总有很多工作要做,字母,读音,就更不要说语法了。但是掐指一算,来芬兰已经二十多天,三个多星期了。一天一天,日子就是不知不觉的像天上的云一样飘远了。刚来时对周围一切的敏感,也渐渐会变成习以为常。人的惰性和忘性会使很多我们曾经信誓旦旦要做的事情都渐渐成为了“不可为”。我的长江,我的张家界,我的湘西,我的蒙古,最后都只是留在了照片上和我的回忆里,那时的点点滴滴的细微感受,也最终将渐渐淡去。
所以,有些事情是不容错过的。让我先回忆一下…… 其实很多事情都和想象的不一样。虽然都是出国,都是欧洲或使西方国家,但是来芬兰学习和生活的难度远远是我始料不及的。原来以为,虽然官方语言是芬兰语和瑞典语,没有英语,但是芬兰属于欧洲,是欧盟的成员之一,英语也应该很普及的。而且一个弹丸小国,要发展经济,怎么能不走国际路线呢?以为的和应该的东西在现实之中常常被粉碎。在赫尔辛基,国家的首都,鼎鼎大名的Nokia总部所在地,可是大街上根本看不见一个英文词。更糟糕的是,芬兰语看上去和英语一点都不像,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德语和法语虽然不懂,有时还能猜一猜,因为毕竟都是印欧语系,一个大家族的,总还是鼻子眼睛有点相似。可是这芬兰语什么都不像,别说英语,就是邻居的瑞典语和俄语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不过这也不奇怪。他们根本不是一家人,没有办法。
这里的一切于我而言都是新的,好像过去我所过的二十多年的熟悉的生活,就像另一个世界一样,与之隔绝了。好像以前的日子就被“一刀两断”了似的。除了偶尔的家书,偶尔的电话,偶尔的email和带来的几张照片之外之外,这里看不见过去的痕迹。我好象从自己的过去的生活中消失了一样。如果有人想去过去做一个了断我想出国是最好的方法,这里没有人知道你过去的一切。不管我们愿意与否,这是真正新生活的开始。其实被过去的世界隔绝,并不意味着可以融入这里的世界,语言不通就是最大的障碍。熟悉的生活会让人习惯和麻木,当突然间的脱离之后,才能意识到原来那个环境和社会对于自己的意义。其实更深一层,就是社会于人的意义。
在这样的环境没一天,我就觉得学校找我们来真不是什么明智的决定,怎么没想到在瑞典语班上找两个人来芬兰呢?没有一点生活障碍。可我们在这里无异于聋哑人加文盲。上课都是后话了,最基本的生活就是困难重重。且不说看不懂路标,听不懂芬兰语。吃饭就成问题,超市里的物资倒是很丰富,可是所有的说明文字都是用芬兰语和瑞典语写的,而且必是两种语言并列着。偶尔还会由丹麦语等北欧邻居的“方言”。但是英语绝对少之又少。牛奶那么多的品种,不知区别在哪儿。果汁看不出是浓缩的还是原味的。不过最简单的就是面包了,总能认得。一开始在超市买东西,还有些谨小慎微,怕这错了那错了,让人笑话。有些东西买了回来,打算照着字典琢磨一下说明和做法。不过没几次就彻底放弃了。芬兰语的后缀和格的变化特别多,字典里只有词根。不象英语,有了字典,就看懂了一大半。可是芬兰语的词都不知从何查起。后来也管不了这么多了,能吃就行。看着象什么,就当它是什么。反正煮熟了总是能吃的,味道当然就不敢要求太高了。胆子大了以后,自己做的几次饭据说还是很好吃的。我想这就是介于西餐和中餐之间混合品,西餐的味道,中餐的做法。现在还学会了用咖啡机和烤箱,学会了烤面包,烤批萨。
我的“宿舍”是一个四个人合住的套房。说是“宿舍”,其实和在国内意义上的宿舍已经完全不同了。想想在北外那个改造后的筒子楼里,又闷又热又拥挤的夏天,这里简直就是天堂。98平米的大房子,在三楼,是顶楼。门前还有一个露台。总共有四个房间,两个卫生间,一个储藏室,起居室,一个很大的厨房兼餐厅兼客厅。刚搬来的时候,一进我的房间,一无所有!只有一个衣橱。四面白墙,一面大窗朝南,没有灯,没有床,没有桌子或写字台,没有椅子。什么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空空荡荡,一无所有。买家具是比较贵的,于是打算就买一个垫子,铺在地上就可以了。在南京的新家装潢的时候,一直就不想买床,只要一个垫子,或塌塌米什么的,可以自由自在的靠着,躺着,睡着。可是没能如愿,没曾想在这里想要床都没有。不过也算我运气好,以前住在这里的女孩走的时候,把写字台和单人床都留了下来,扔在起居室里了。已经住进来的芬兰女孩子说我可以用,我当时就想拥抱她。后来她还给了我吊灯和窗帘,还帮我把灯装上,帮我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我当然是愈发地喜欢她了。加上一位曾经到中国任教的芬兰教授也帮了我们很多忙,我当然对芬兰人的评价也就很高了。其实人真是很直觉或者说是很实际,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新的环境,好不好,就是第一印象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