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人真的挺奇怪的。我在哥德堡交流学习的一年里,没有一天不思念祖国、家乡和亲人。但等到回家的日子真的临近了,却又对哥德堡的草木山水有着一种惜别的感情。
还清楚地记得一年前初到瑞典的那天傍晚,祖国方向的天际上,挂着两道180度的巨大彩虹,动人心魄。当时的我,揣着对一年未知生活的猜测和规划,心中不免惴惴。其实,一年的生活正如那彩虹般绚烂多彩。
在瑞典的一年,无疑是紧张学习工作的一年。来到瑞典的当天,我就见到瑞典导师,讨论了在瑞典期间的工作内容。第二天,我就开始了实验室的工作。一年中,我得到了瑞典导师和同学们的不少指导和帮助,但同时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制约。
说起指导和帮助,瑞典方面的导师和同学们确实是非常负责。每周至少两次,导师会来我的办公室,询问我试验进展情况,并给予简单的指导。实验室的同学,更是手把手地教我一些必要仪器的使用方法。这里的很多试验条件,是我在国内实验室所没有的,我则利用这些试验条件做了大量试验。这些都让我获益匪浅。
说到制约,在瑞典这边实验室准备和进行试验,真的是非常不自由。在国内时,对于我在试验方面的各种设想,国内导师一般的态度都是全力支持,有什么想法可以尽管去尝试。但在这里不同。无论想做什么,都要事先跟导师和合作工作的研究生进行大量协商工作。如果我的想法并不在最初的计划里,而导师又没有强烈的兴趣,那么我对试验的想法就几乎无法实现。另外这里的很多理化分析条件,并没有在国内时使用得那么方便,这也制约了我的很多工作和想法。
说到做科研的不同,我觉得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国内工程技术学科的科研,更像是培养工程师,而瑞典这边的工科科研,则更像是在培养科学家。国内的科研,一般要直接为工程实践服务,因此很多试验条件并不纯化和理想化,而是更多地模拟工程实际状况。另外由于工程的紧迫性,国内的很多科研结果,仅仅是试验数据的堆积,而对于其中的科学规律,研究得往往过于粗线条。相对的,这里的科研状况大为不同。设计进行的试验,为了便于分析其内在机理,试验条件往往尽量控制得单一。但是这样的试验对于工程实践的模拟作用就会很弱。
国内和瑞典这边科研状况的迥异,在我头脑中不断摩擦碰撞。有时让我欣喜,有时让我苦恼。在这种五味杂陈之余,我想,我对科研的理解较以往则加深了一层。
尽管存在着很多不便和不同,但一年中在科研上的收获还是不少的。一方面,我在瑞典完成了大量试验,并将其中一部分结果整理成科技论文发表。另一方面,我也抽时间把国内工作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表了文章。
工作以外就是生活。最先要提到的,就是做饭。我觉得这是我一年中最大的收获。我在国内的时候不会做饭,但是来到瑞典的第一天,我就开始试着做。最开始的时候,失败在所难免。但现在,我真的越来越觉得做饭是一种乐趣。出国前,同实验室的一个师姐跟我说:“你连做实验都会,做饭比做实验简单多了。”现在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每天拿出一些时间,忘掉其它的一切,专心体会烹饪的乐趣,实在是妙不可言。
瑞典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黑漆漆的冬天。冬天的时候,太阳只在每天中午的一小段时间出现,但还时常是阴天。每天在黑暗中起床上班,在黑暗中下班回家。这种滋味,没有经历过的人,真的是无法想象和体会。黑漆漆地一天后,吃完晚饭,坐在屋中,时间正好是国内亲友熟睡的时候。四外一片寂静和黑暗,让人觉得异常压抑。我学着瑞典人,点起蜡烛,常常看着跳动的火苗,陷入各种沉思。经历过这种日子,我才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觉到光明的美好。
一年里,酸甜苦辣咸,什么滋味都尝过。面对成功和喜悦,面对孤独和挫折,面对着不同文化的对比和冲击,面对一年中的林林总总,我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成长机会。我将带着这一切的回忆和收获,回到我的父母之邦。祖国和人民派我出国学习,我将努力把我的所学,用于造福我的祖国和人民。
夏安 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