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以重金属音乐闻名于世,而且多亏了海威扫鲁斯(Hevisaurus)乐队塑造的爬行动物形象,竟得以将重金属元素与儿童音乐相结合。这一理念融合了趣味和教育意义,甚至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项出口产业。
一般而言,全世界的儿童都喜欢甜美,可爱,具有泡泡糖风味的音乐。但是,一支叫做海威扫鲁斯的五人乐队却采用了不同寻常的方式:这个组合的表演融合了重金属和恐龙元素。乐队成员们浑身上下穿着恐龙服饰,连接好扩音器,使声音达到适于儿童的八十五分贝舞台效果。
乐队以2至9岁的儿童为目标听众,于2009年9月举办了首场演出。同年,他们的首张专辑《侏罗纪重金属之王》(Jurahevin kuninkaat ,Kings of Jurassic Metal)轻松位列芬兰唱片排行榜的第五名。唱着有关嚼口香糖,喝牛奶,和加入扫鲁斯大军的歌曲,他们的名气与日俱增。2012年,其专辑《遗失龙之谜》(Kadonneen lohikäärmeen arvoitus,The Riddle of the Lost Dragon)占据了芬兰畅销榜头名。
6千5百万年的音乐演变
尽管舞台表演异常喧嚣,但出乎意料的是,恐龙们似乎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羞涩。爬行动物乐团推举好奇心满满的记者扬•斯居仁(Jan Streng)担任他们的人类形象发言人。
“海威扫鲁斯乐队演绎滑稽的角色,精彩的故事,音乐,色彩和光效,”斯居仁解释道,“乐队风格硬朗却不恐怖。”
乐队寓教于乐,融会贯通了儿童音乐的众多要素。
“歌词涉及了从校园霸凌到交通安全的各种主题,向儿童们传授了正确的行为规范。然而,教育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他们在演出中大量运用架子鼓和电吉他这类乐器,很显然,海威扫鲁斯的音乐风格与摇篮曲相去甚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希望每个家庭成员听到这些音乐,如果不是以头撞墙的话,都会不由自主地用脚尖打起节拍。
“成年人在我们的演唱会上也十分踊跃,”斯居仁说道,“这是属于全家人的欢愉时刻。”
家庭重金属
佩德里•聂米(Petri Niemi)家的电视屏幕上正在播放恐龙重金属乐队的一张现场演出DVD,乐队成员们正在手舞足蹈地演奏他们那首畅销单曲《Räyh》。
“我最喜欢的乐手是东比猛比(Komppi Momppi),”聂米六岁的儿子约尔(Joel)说,他随即跳上沙发,将一堆靠垫当作架子鼓狂敲了一番。老爸则操起一把夏威夷四弦琴弹奏起来,迫不及待地展示着自己对于重金属音乐的热爱。
“海威扫鲁斯的重金属演奏相当不错,”喘过气来之后,聂米如是说,“这是让孩子们展现野性的安全方式。”
约尔对于音乐的热情不仅仅局限在客厅的狭小空间内——他和小伙伴们在幼儿园组织了自己的乐队,在那里演奏海威扫鲁斯和其他音乐曲目。
“他也听其他的音乐,不光是重金属。”聂米强调,“但作为父亲,看到儿子喜欢重金属,我非常骄傲。”
史前文化出口扩张
这支乐队大获成功,其创意理念已经开始出口海外。
在阿根廷举办的海威扫鲁斯演唱会上,歌词也随之被改为西班牙语。与芬兰演唱会不同的是,阿根廷的演出现场吸引了更多的成年受众。南美重金属音乐如此之流行,以至于众多成年人纷纷涌入演唱会,并不一定带着孩子才来。
恐龙重金属乐队计划于未来跨入其它海外市场,因此,恐龙们似乎不太可能在近期内灭绝。